top of page
DSC00877[1].JPG

疫情衝擊下掀起的失業浪潮

109年,新冠肺炎肆虐,導致全球性經濟蕭條,產業板塊重組鏈結,臺灣雖屬少數疫情和緩國家之一,經濟也不免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,失業率更是瞬間失控。

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,109年一月疫情剛爆發時我國的失業率為3.64﹪,相當於四十三萬六千人,而到五月為疫情最嚴峻時期,失業率一路攀升到4.07﹪,失業人數多達四十八萬六千人,不僅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五萬失業人口,更是創下102年以來最高失業率。

WhatsApp Image 2021-06-08 at 21.43.03.jp

圖一、108-109年失業人數統計
 資料來源:勞動部 (製圖:許侶盈)

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報告中也顯示,過往失業的原因大多以「對原有工作不滿意」,需要針對薪水、待遇、職場環境而另尋工作而失業者居多。但今年因疫情影響,民眾因「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」而失業的人數節節高升,從一月的十萬多人,增加到五月的十五萬人。

圖二、110年1月及5月失業人數統計
 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總處 (製圖:許侶盈)

Work Blur

疫情下的就業情形

疫情持續蔓延,就業市場受到衝擊,109年二月到五月就業人數共減少七萬四千人,失業增幅也相當顯著。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成之約提到,探討新冠肺炎對勞動市場影響,不能只看有多少失業人口,也要看有多少人因為疫情而縮減工時。

失業海嘯來襲 觀光產業首當其衝

家喻戶曉的永康街,是國際觀光客的最愛,許多人更是為了一嚐鼎泰豐的美味慕名而來,使永康街不論平日或假日總是有絡繹不絕的人潮。但因為疫情衝擊旅遊市場,不僅觀光客銳減,本地人也無消費,原本熱鬧的大街,頓時變得冷冷清清。

圖三、捷運東門站觀光人數101年-109年人數統計
 資料來源:北市東門永康商圈發展協會 (製圖:許侶盈)

擷取.JPG

104人力銀行協理

翁維薇

在109年疫情期間,永康街觀光人數就比108年足足少了一百七十二萬人,度小月、芒果皇帝、ICE MONSTER……耳熟能詳的名店都紛紛熄燈,去年以來已有約四十多家店歇業。

疫情上半年重創就業市場,勞動職缺只剩五十九萬,尤其服務類產業衝擊最為明顯,國內消費者害怕與人群接觸造成感染,大幅影響餐飲零售業的來客數,商家因而沒有收入;國際間的邊境管制導致無外國觀光客,旅遊及航空產業也大受衝擊。

台北市東門永康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劉鴻翔

永康商圈對國際觀光客的倚賴大概有60%~70%這麼高,以一位觀光客來永康街吃飯、逛文創、買兩千元伴手禮,消費額粗估為兩千元來看,乘以去年減少的一百七十二萬觀光人數,它就成為三十四億的鉅額虧損。

臺北市東門永康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劉鴻翔

​攝影 ∕ 陳心慈

觀光客不來,加速永康街商圈沒落,此處租金一個月動輒三、四十萬,沒有收入還要背上高額房租,不少店家因不堪持續虧損,決定從永康商圈撤退。除此之外,旅遊業也是疫情之下的嚴重收災戶。

 

自己從民國70年開始在觀光旅遊產業工作,生計一直都很穩定,但這次病毒將所有相關工作人員「打到趴」。

kisspng-nursing-caregiver-woman-cartoon-

觀光產業服務人員吳桂芬

疫情無法出國,商務客銳減到一個禮拜只剩三、四位,最嚴重一個月能服務的客人僅剩個位數。吳桂芬無奈表示,因應疫情自己已選擇提早退休,身邊同行一個個開始詢問其他工作機會,準備轉職。

她認為,旅遊業在未來勢必面臨轉型,例如推廣國旅,目標客往年輕族群發展等。但終歸一句,疫情沒有結束,危機仍在,百工也難以繼續生活下去。

政府發放失業補助 觀光產業緩不濟急

許多民眾原本工作穩定,但因疫情被迫減薪、減班,工作也面臨活動停擺、延期或停工導致生活困難。政府針對受影響者提出一系列對策措施,包括勞動部推出三大失業補助措施-失業給付、職業訓練生活津貼、提早就業獎勵津貼等,讓失業民眾尋找新工作期間,仍然能有一定程度的失業救濟金,作為基本的生活費。

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-成之約

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

教授兼所長

成之約

大部分受雇於私人企業或政府的員工,若適用勞動基準法或就業保險法就能拿到失業給付,給付標準是按申請人離職退保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60%發給,最長發給六個月。但沒有一定雇主的自營作業者或無酬家屬工作者,因不符合就業保險法申請資格,失業時無法申請失業給付,必須仰賴政府的其他紓困措施。

臺灣觀光產業中的領隊、導遊大部分都不受雇於旅行社,許多人不適用於就業保險法,因此需求助於政府的疫情紓困方案。為此交通部觀光局針對衝擊最大的各觀光產業提出的紓困、復甦與振興方案,其中領隊導遊只要符合申請資格,每月補貼一萬,連續補貼三個月。

但成之約談到,政府的紓困時間短,也支撐不了長期的失業。同時觀光旅遊業工作者面臨轉行的需要,然而從事導遊、領隊工作人員大部分屬中高齡者,疫情下轉換工作不見得順利。翁維薇也表示,各國仍受到疫情影響,邊境持續管制,臺灣旅遊與航空業市場並無回溫跡象,仍呈現低迷情況。

Hard at Work

揮別失業陰霾?疫情之下產業新生機

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指出109上半年疫情對就業市場產生衝擊,五月失業人數來到最高四十八萬六千人。但政府防疫有成,直至下半年就業市場逐漸回溫,失業人數從六月四十七萬三千人到年底已減少至四十四萬,失業人數大幅下降,產業景氣也逐步回穩。

 

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國境持續嚴鎖,觀光與交通產業雖然遭受衝擊,但也也積極尋求轉型辦法,包括旅遊業從國外轉向國旅市場。交通產業與旅宿業合作,推出沿鐵道暢遊寶島等多樣套裝行程,就連無法運行的航空業也趁勢推出偽出國航空體驗。

 

在此同時,臺灣有不少產業於疫情失業潮後,成為就業市場裡的新生機。成之約提到,政府的封城及防疫政策使臺灣成為淨土,也保障了勞工的健康與安全。「臺灣在國際供應鏈上扮演重要角色,不光是電子電機,還有紡織業,當全世界因為病毒侵害而必須關閉工廠,臺灣能繼續發電,成為生產製造的重要基地。」

 

翁維薇也談到,疫情主要影響都是需面對面接觸的工作,相對而言不需出門、可以透過網路虛擬化的工作機會反而增加,例如臺灣強項的電子資訊軟體產業並無受到影響,數位經融、電商工作也增加一成。

 

除此之外,金屬製造、環境衛生、營建工程等產業人力需求更是大幅提升,原因在於邊境管制後許多外國勞動人口無法進來,人力需求轉向國內,該產業人力需求年增率大約為50%。

 

針對衝擊最大的觀光旅遊業,翁維薇透露,導遊、空服員轉職人數成長一倍以上。以導遊為例,此產業工作者溝通和應變能力強,過往經歷中也有帶旅客做名產銷售,因此可以轉職成為門市專櫃、電話行銷客服;而空服人員普遍外語能力佳,也有客服經驗,可轉職為具外語能力的秘書、特助、產品行銷人員或幹部。

Document with Pen

綜上所述,因防疫有成,臺灣電子產業在國際間得以繼續發光發熱,許多產業的人力需求也從外供轉向內需。因為失業總數下降以及各產業人力需求增加,臺灣的勞動市場漸漸趨於穩定。根據統計,104人力銀行刊登的職缺量,從108年的五十九萬來到今年三月的七十萬,足足增加了十萬的全職職缺,可見後疫情之下,企業徵才動能強,求職與轉職者仍有很多選擇,就如同翁協理所說:「只要盤點自己優勢、瞭解自己能力,仍可以找到相對的應工作」。

bottom of page